欢迎访问中国资讯网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汽车商情 民生新闻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军事新闻 体育新闻
美食文化 名人动态
时事观察 女性健康
法治生活 男性健康
大型活动 食品安全 生态环保
健康卫生 房产商情 财经在线
娱乐资讯 旅游天下 科技之窗
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
中华情缘 书画收藏
报料投稿 招商加盟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法治生活 >

乡村开发项目争议:权益界定与程序观察

时间: 2025-06-17 18:53 作者:314127396 来源:未知 点击:

在陕西西安蓝田县的某村中,一份份协议串联起十余年的乡村开发进程。从 2010 年首份水库承包协议,到合伙协议、行政部门鉴证的框架协议,再到发改单位备案的项目文件,合法搭建的开发体系,却因承包终止争议与设施拆除行为引发纠纷。

一、项目缘起:合法框架下的生态开发尝试

2010年,贺先生与当地某村村民委员会签订水库开发合作协议,协议划定了水库权属内水面及附属区域的承包范围,约定承包期限暂为五十年,承包费等条款清晰列明。这份协议成为激活乡村资源的起点。不久后,农历元月三十日前后,贺先生与邵某某、宋某某共同达成合伙协议,明确约定邵某某以10万元现金入股占比60%,贺先生出资4.5万元占比25%,宋某某以管理技能入股15%,三方合力推进开发,围绕水库修路、承包林地打造采摘林带,在水库旁建成某某山庄项目,累计投入超四百万元。

为推动项目规范化,2010年,邵某某与贺先生作为合伙代表,在当地行政部门鉴证下,与某村基层单位签订水岸生态农庄开发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扩展承包范围,将期限延长至七十年,并以此为依据向当地发改部门申请立项。2011年6月13日,当地发改部门出具文件,对水岸现代生态农庄一期农家乐项目进行备案确认,明确项目单位为西安某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邵某某为法定代表人),规划占地、建设内容等均获认可,项目自此在合法框架内稳步推进。

此后数年,项目持续投入,2017年贺先生与邵某某响应政策增资扩建,山庄项目,成为当地规模领先的水域休闲项目,带动就业与环境改善。

二、协议变更与项目处置争议


2020年疫情突袭,生态山庄项目与水库开发陷入半停业状态,持续亏损,即便如此,贺先生等人仍配合基层单位防汛等工作,从未拖欠承包费。但据其描述,在此期间基层负责人韩某存在通过断水断电断路等方式,希望他们放弃项目,平静在2023年被彻底打破,邵某某出于无奈私自接收了基层负责人韩某给出的70万元,未向贺先生、宋某某沟通,以个人名义退出水库承包,贺先生宋某某得知消息后明确拒绝。紧接着,山庄门锁、窗户遭人为破坏,报警后邵某某电话告知达成退出协议,并强调个人行为不代表合伙股东及公司,这一行为,成为后续争议的导火索。

2023年9月,宋某某外出期间,基层负责人韩某在未举行村民代表大会决议、也未经过村集体同意,在未完备审批程序的情况下拆除了项目及周围配套设施。事后,基层单位出示水库承包终止合同,显示邵某某单方与基层单位约定,2010年12月28日签订的承包合同自2023年5月解除,基层单位支付70万元补偿并收回设施。然而,这份协议既未加盖西安某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章,也未注明日期,贺先生、宋某某均不认可。

经法院厅审理得知,邵某某已在2023年4月16日收取了村里的70万元,并同基层负责人韩某签了退出水库承包协议,7月份才将此事告知贺先生和宋某某,邵某某承认个人行为代表不了股东及公司,未进行盖章和日期签署,因此无法否定三方合伙对当地水岸生态农庄开发合作框架协议的履行权。从协议逻辑看,2010年12月的框架协议是合伙人员与基层单位的约定,邵某某作为合伙代表签约,其单方解约行为突破了合伙合意;从程序看,拆除与解约均未经过法定程序处理,未将项目的合法备案与多年投入纳入核查范围,引起相应的程序争议。

三、法律定性争议:民事纠纷的解决路径

面对突兀的解约与强拆,贺先生、宋某某于2023年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主张水库承包终止合同无效,要求继续履行2010年12月的框架协议。案件审理中,法院曾因怀疑涉及经济犯罪,将线索移送当地公安机关。2024年,公安机关回函表明,因该案不构成经济犯罪,属民事合同纠纷,证据被退回法院,这一结论明确了案件性质,却未终结争议:其一,合伙协议与承包协议的关联效力待解。贺先生等人强调,合伙协议明确三方共同开发,当地水岸生态农庄开发合作框架协议是合伙体的集体行为,邵某某单方解约无法代表合伙意志;其二,优先承接权的主张存疑——作为合伙人,贺先生、宋某某认为,即便邵某某退出,二人仍有权继续履行框架协议,而非任由基层单位单方终止。

贺先生表示,一审尚未判决,后续开了两次厅,再开庭就就判决,目前司法进程仍在推进。但围绕“个人行为与合伙行为的边界”“单方解约的合法性”等核心问题,各方分歧显著,每一项争议都牵连着十余年的项目投入与合法权益。

四、结语

十余年耕耘,从一纸承包协议到合伙开发,再到发改单位备案的合法项目,“生态山庄项目”的起伏,映射着乡村资源开发中个体与集体、规则与博弈的复杂纠葛。贺先生等人的诉求质朴而坚定:维护合法权益,赔偿强拆一切损失,让持续投入的项目回归正轨。

每一份协议的签署、每一次备案的通过,都是出于对规则的信任。如今,案件仍在等待一审开庭,贺先生等人期待着司法给出答案——在规则与秩序的天平上,合法权益应获得充分保障,每一份遵循程序的投入,都应得到公正回应。

来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1918372420550636364

(本文基于当事人陈述及公开资料整理代为发布,如有不实言论我们不承担法律责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侵权请联系更改。)

(责任编辑:314127396)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机构介绍 | 报社动态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查询系统
Copyright©2022 www.reduzon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温州新闻网 企业信息
信息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疑问联系编辑!QQ:407263902